Ⅰ 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备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依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方位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考试应具备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别度和适合的困难程度。 Ⅱ 考试内容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需要,依据中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高课程策略(实验)》和《普高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学课程的内容,确定高考考试地理科考试内容。 地理学科命题重视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有关课程入门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会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常识剖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考核目的与需要 1.获得和解析地理信息 可以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得地理信息,包含读取题目的需要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可以迅速、全方位、准确地获得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含判读和剖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可以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得的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常识、基本技能 可以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定义、地理事物的主要特点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常识,对题目需要作答。 可以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有关地理信息。 可以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有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可以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辨别,不相同种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相同种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可以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法描述地理定义,地理事物的特点,地理事物的分布和进步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素。 可以运用所学的地理常识和有关学科的常识,通过比较、判断、剖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可以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备革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可以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可以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可以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日常的地理问题。 2、考试范围与需要 考试内容主要包含《普高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学地理1、地理2、地理3,与《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有关内容。 对所列考试内容的考查程度低于课程标准规定的需要。